烤煙房都有哪幾種?
對成熟的烤煙煙葉進行初加工的專用房屋,主要包括裝煙室、加熱設備和通風系統??緹煼坑凶匀煌L和機械通風的兩種形式。自然通風包括氣流上升式、氣流下降式及巷(隧)道式。這些烤煙房也可裝軸流通風機作排濕的輔助設備;機械通風式即密集(堆積)烤煙房,以自然通風氣流上升式的普通烤煙房和密集烤煙房使用普遍。
普通烤煙房
于19世紀中期首先在美國應用。中國自有烤煙生產以來一直采用這種烤房,在20世紀50年代后其性能不斷地完善。裝煙室用磚或泥土砌筑,墻體和房頂應密閉保溫。在墻基和室內的地面裝有冷風和暖風進風口,屋頂裝有排氣窗口,進風口和排氣窗的面積由煙葉含水量、總裝煙量等因素確定,并裝有小活動門,便于在烘烤過程中調節進風量和排氣量。一般每次烤出干煙葉在100千克以下的為小型烤房;100~300千克為中型;300千克以上為大型烤房。在烤房的背風面墻上,安裝供裝卸煙葉用的小門,在火爐一側的山墻上開一小窗,以觀察煙葉的變化和烤煙房內的溫濕度。用以觀察烤房內火管安全情況的小窗裝在火爐的上方,在裝煙室內裝有掛煙用的木梁,底層應距地面1.7~2米,一般設5~6層,層距的大小應保證掛入長煙葉時兩層煙葉之間有10厘米空隙。加熱設備包括裝煙室內的火爐、火管以及砌筑在裝煙室外面的煙囪,要能供應煙葉在烘烤過程中所需要的熱量。并使烤煙房內的平面溫度均勻一致,一般小型和中型的烤煙房,火爐爐篦面積為0.19~0.53平方米,爐壁厚8~12厘米。
煙囪應高出屋脊0.5~1米。下口面積0.0576~0.1296平方米。出口為0.0256~0.04平方米。暖風道的設置是在火爐兩側各開一進風口為向里延伸并在主火管底部匯合,然后分別伸向兩側,并各開3~5個向上的出風口,由于進風經火爐兩側和主火管底部加熱,進風的溫度一般可提高10~20℃。
密集烤房
1960年美國W.H.約翰遜(Johnson)等人研究成功的一種新型烤房,也稱堆積烤房。主要特點①采用機械強制通風。②改變了傳統的綁煙葉方式,采用煙夾或煙箱將煙葉密集地裝夾在一起。裝煙密度為普通烤煙房的4~6倍。③裝煙室體積僅為普通烤煙房的1/4左右。④用液體或氣體燃料。⑤烘烤過程中的溫度和濕度可自動控制。據日本三洲產業株式會社統計,20世紀80年代初,密集烤房的應用率日本為100%,加拿大75%,美國45%。中國山東、河南、安徽、廣東、臺灣等省曾引進了日本等國的密集烤房,并于1981年研究成功以柴油為燃料的密集烘烤設備。
氣流下降式烤房
空氣是由裝煙室的上部向下流動,火爐在一山墻的正中,向兩旁引出的火管沿前后墻分別延伸到對面山墻,然后向上返回,并在火爐上方匯合進入煙囪。在裝煙室內沿火管砌隔熱墻,在墻基與裝煙室的墻基交錯處開設進風洞。在烤煙房的正中地面上挖砌排氣溝,溝上加蓋并留4~5個排氣孔,排氣溝用鐵皮管與在煙囪中間的排氣管連接。煙囪即為雙層套管結構,外管排煙,并利用煙氣的余熱加強內管的排濕能力。烘烤時室外的冷空氣經火管加熱后上升到烤房頂部,然后下降穿過煙葉間,至地面經排氣孔進入排氣溝和排氣管排出烤煙房。當烤煙房的進風洞和排氣管關閉時,烤房底部的冷空氣經隔熱墻下的進風洞進入夾墻被加熱形成循環氣流。裝卸煙葉的小門安在與火爐相對的山墻上,在室內架設掛煙用的木梁4~5層。
巷(隧)道式烤房
一長條形的建筑物,其長度包括掛煙室和回潮室可達50米,一般寬2~4米,高2.5~3米,在烘烤室的一端砌筑火爐,一般裝3根火管,一直延伸到另一端后進入煙囪。這樣烘烤室火爐一端的高溫區為干筋段,火管向前延伸時溫度逐漸降低,至末端的低溫區為煙葉變黃段,而中間則為定色段。在掛煙室把煙葉掛在架車上后,從低溫區推入,變黃適度后推至中段定色,然后在高溫段干筋。進風洞和排氣窗主要開設在定色段,在變黃和干筋段只設少量的進風洞和排氣窗。煙葉完全烤干后推入回潮室,將變黃和定色段排出的潮氣引入該室使煙葉回潮。這種烤房適用于較大的煙區,采收和烘烤各階段密切配合,才能保證連續每天裝煙和出煙,發揮出它的較大效益。
鑒于烘烤煙葉需要消耗大量燃料,中國、美國、保加利亞、日本等國都開展了利用太陽能烘烤煙葉的研究,但由于太陽能的貯存問題至今尚未解決,只能作為輔助能源。